國家優青獲得者張之梁教授:築人之本,成人之梁

作者:王露愉 黃巍     審核人: 訪問量:135發布時間:2018-05-21

70239f86-471b-4238-bd38-0390331b6cd3.jpg

 

在進行本次采訪之前,記者查閱了張之梁老師在南航官網上的簡曆,密密麻麻的小字印滿了整整三面——“在IEEETrans on Power Electronics發表SCI論文31篇”“發表IEEE APEC ECCE等國際會議論文62篇”“獲授權美國專利1項,中國專利10項”......

 

印在A4紙上的小小一行鉛字,背後是無數個難眠的夜晚,無數個失敗又重來的實驗,數不清的仿真和實驗曲線,漸漸從紊亂變為秩序的測試數據。

 

“對待科研,張老師的态度比較嚴厲,經常在休息時間與我們讨論項目中出現的問題,晚上周末也經常加班,到實驗室看我們出現了什麼問題,有哪些需要改進的地方。”張之梁老師的研究生徐志巍這樣對記者說。在對張之梁老師本人進行的采訪中,他則多次重複了“堅持”這兩個字:“堅持GaN高頻項目的研究,堅持在一線開展工作,堅持将好的科研思路與工程實踐緊密結合。”

 

從榮獲江蘇省傑出青年基金、霍英東教育基金(2016),到表彰“江蘇省六大人才高峰”(2016年),到獲得“國家優秀青年科學基金”與江蘇省科技獎二等獎(排名第一)(2017年),張之梁老師堅持不懈地努力奮進,在不斷提升自身科研能力的同時,提攜優秀的科創青年人才。

 

立足南航,放眼四海

 

1998年,張之梁老師從揚州中學考入ag真人百家家乐平台電氣工程系,2002年保送南航電力電子與電力傳動專業,2005年獲全額獎學金在加拿大女皇大學攻讀電力電子博士學位。今年,他受南航客座教授同時也是他的博士生導師Dr Yan-fei Liu的邀請,專程赴德國開展學術交流,拜訪德國電子行業認證權威公司VDE與德國電工電子與信息技術标準化委員會(DKE)主席蒂斯博士,就中德産學研合作機會展開全面調研,同時全面開展電力電子科研合作。

 

1.jpg

 

 

現在,張之梁老師主要的研究方向是電力電子領域GaN高頻項目的深入探索,他希望通過自己在這方面的研究與探索,提高當今電能的利用效率,給電力電子及背後的相關産業鍊帶來更多機遇和發展,給人們的生活帶去更多便捷和創新。今年,張之梁老師憑借GaN高頻項目的獲得“國家優秀青年科學基金”,談到如今取得的成績與今後的研究目标,張老師謙虛又不失鄭重地說:“我個人在電力電子方面取得的一些成績,和國外一線的水平相比,還有較大的差距,特别是在原始創新和應用落地方面。今後将加強與電力電子産業界合作,加強與國際一線品牌合作,提升研究與産業化能力,服務好中國實體經濟,争取在國内電力電子領域取得更大的改變與突破。”

 

持工程實踐,培養創新思維

 

時光荏苒,自2009年5月回到南航,張之梁老師在鑄就飛天夢想的地方已工作了八年,擔任碩士生導師、博士生導師,同時承擔本科生教學任務。從研究型學者向教學型學者轉型的過程中,張之梁老師感受到了很多年輕老師都有的壓力,“萬事開頭難,作為新老師,需要學習提高的東西很多,從科研到教學,面臨衆多挑戰和壓力,都需要努力去适應。”

 

張之梁老師在采訪中特别感謝了前輩周波老師,在日常生活中耐心地為他講解申請項目的側重點,如何提高項目的命中率……在科研方面,新老師往往經費少、啟動難,資源也不夠充分。為了能夠争取到好的項目,張老師經常加班寫各種項目申請書,就連吃飯走路的時候都在思考如何挖掘項目中好的創新點,來增加申請書的分量。

 

一直以來,張之梁老師堅持在教學與科研一線。他認為好的科研思路要與工程實踐緊密結合,才能具備良好的學術價值和經濟價值,進而落地,解決工程實踐問題。“研究會促進教學,世界一流大學都具有一流的研究實力。我想讓我們的學生成為在社會上能夠獨當一面的優秀人才,成為相關行業的精英。”懷揣着這樣的信念,張之梁老師将自己刻苦堅持的精神,創新思維與國際視野盡力傳遞給自己門下的每一位弟子。

 

2.jpg

 

“因為本科知識與研究生階段學習還是許多脫節之處的,所以對待每一屆新學生,張老師都會耐心講解實際操作中書上沒有的知識點。在參與各類學術會議與國際會議中,都會将會議中的文章,實驗室有關的文獻打包發給我們,督促我們盡快發SCI論文等等。”張老師的研究生這麼說,并對張老師豐富的實際科研經驗與嚴慈并濟的教學态度表示深深的感謝與敬佩。他還特别提到,張之梁老師非常注重創造性思維在科研工作中的重要性,經常對研究生們強調,“多動動腦子,想想問題的不同之處。因為一個項目的創新點就是科研者的價值體現所在,創新思維與創新精神應該是一位科研工作者的基本素養與最終追求。”

 

正如教育學家亞斯貝爾斯所言,教育是“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雲喚醒另一朵雲”,教育是思想與思想之間的碰撞,是人與人之間的影響。如今張之梁老師也與之前帶領他的恩師一樣,在科研教學一線揮灑汗水,奉獻青春。

 

淡然生活,寵辱不驚

 

八年的堅持與奮進,讓張之梁老師慢慢成為了衆人口中的“大牛”、“男神”。他先後主持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教育部霍英東青年教師基金、江蘇省傑出青年基金、江蘇省自然科學基金、航空科學基金等多項國家和省部級項目。作為主要成員完成電子工業部第三十八電子研究所“4kw通信電源”、加拿大安大略省産業聯合項目,主持中電14所、北京航天五院控制工程研究所的多項“高頻高效模塊電源”項目研究。獲得11項國家授權發明專利,在國内外核心期刊及國際會議上發表學術論文80多篇。以第一作者身份撰寫英文專著High Frequency MOSFET Gate Drivers:Technologies and Applications(英國工程學會IET出版),并獲得2017年江蘇省科技獎二等獎(排名第一)。

 

3.jpg

 

談及這些學術碩果,張之梁老師特别強調了多方力量給予自己的支持。南航作為自己發展的一個大平台,學校的領導和同事的鼓勵、支持與指點讓他一直心懷感恩。他也特别感謝了自己的研究生們:“他們是工作在一線的隊員,非常努力勤奮。他們做了大量的原創性工作,和我一起解決了項目裡的許多困難,取得了大量科研成果,榮譽也應該屬于他們。”

 

面對榮譽和壓力,張之梁老師都坦然處之。他認為,科研工作必定是辛苦的,這是個人與社會的進步所必須付出的代價。榮譽隻是過往煙雲,壓力更應該源于自己對自己的期待和要求。他表示,自己将堅持把工程實踐與科技創新相結合,因為“創新的價值在于make things better, 為了創新而創新是沒有生命力的,好的創新來源往往是工程實踐。”在未來的道路上,張老師希望自己能夠多做出實質性的成果,為這個行業培養出更多領先人才。

 

4.jpg

 

張之梁老師建議年輕的科研工作者與學習者,要有遠大的抱負和寬闊的胸懷,要有腳踏實地的實幹精神,貴在堅持,天道酬勤。自己也将永遠保持孩子般的好奇心,像第一次接觸科研那樣不斷求索,堅持不懈,努力奮進。做終身學習者,終身科研者,争取取得更大成績來回報母校,回報社會。

 

張之梁老師用來立人處事的學習标準,也必将成為一所學校,一群人的标杆與信仰。“闆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寫半句空”,潛移默化,遷蘭變鮑,成人之本,必将成為“築人之梁”。

 

電話:+86-25-84892368 傳真:+86-25-84892368
地址:中國江蘇省南京市江甯區将軍大道29 号 1003分箱 版權所有·ag真人百家乐(MACAU娱乐)游戏平台-首页
書記信箱 AG真人信箱 紀檢委員信箱

Baidu
sogou